发布日期:2024-06-09 20:30 点击次数:141
巴以战火的屡屡爆发,要归结于上世纪中叶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国土内的聚居、建国。
但殊不知,就在犹太人决定在巴勒斯坦境内落地生根的几年前,犹太人还曾一度想过在中国东北安家,这就是极其险恶的“河豚计划”。
那么,该计划背后的策划者是谁?
又是谁最终阻止了这件事的发生?
飘零至中国的犹太人
历史上,中国与犹太民族的渊源,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。
进入近代社会之后,全世界排犹运动如火如荼。
1903年,沙皇俄国也出现了一批极其激进的排犹主义者。
这年4月6日,俄国发生反犹暴动。
45名犹太人被杀害,数百人受伤,1500多间犹太住所和房屋被掠夺和破坏,损失约数百万美元。
俄国的反犹主义运动,让寄居在此的犹太人,不得不转而寻找新的栖身之地。
而靠近俄国的中国东北,自然成为一大转移地。
实际上,自从1894年起,第一位犹太人便定居到了哈尔滨。
俄国反犹主义暴动至二战期间,大约有2.5万名犹太人前后来到哈尔滨。
他们以亚伯拉罕医生为领袖,在当地建立了完整的犹太社区,包括学校、医院、银行、教堂等场所。
哈尔滨犹太人在中国,最大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中心。
然而,随着日寇发起大规模侵华,日本关东军来到东北,犹太人的厄运再度降临。
日伪统治期间,犹太人饱受日寇排挤,犹太商社日渐减少。
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,中东铁路被转卖给日本人,犹太零售商们愈发寸步难行。
更可恨的是,在日伪政权的支持下,哈尔滨白俄组织也在中国境内发起了疯狂的反犹主义运动。
他们肆意绑架犹太富商,打破犹太教堂的玻璃,大肆进行反犹主义宣传,导致犹太族人不得不陆续离开哈尔滨,向天津、上海等地转移。
哈尔滨和上海的犹太人社区,屡屡向日本外务省提出抗议,但均未得到回应。
虽然这一时期的犹太人,在中国土地上遭到日寇的残酷打压,但与犹太民族有着同样苦痛命运的中国人,却始终很同情这支漂泊了上千年的民族,对待犹太人十分友好。
以色列-中国友好协会会长考夫曼表示:“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,无论政权如何变更,不管时局如何变化,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都没有遭到任何歧视。我们一直生存在中华民族崇高友情的呵护之下,中国就是我们的再生之地。”
站在历史角度,中国人与犹太民族曾有过一段友好情谊。
然而,随着一个名为“河豚计划”的阴谋出炉,犹太人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变了味。
日本人的险恶用心——“河豚计划”
日本打响全面侵华战争后,引起了英美国家的严重不满。
因为关东军的步步紧逼,损伤了各列强在中国的利益。
双方之间的矛盾,让英美拒绝了对伪满洲国的开发投资,这导致日本军队空占东北如此富饶的土地,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发。
丧尽天良的日寇,为了尽快从中国土地上攫取利益,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拉拢“投资”。
他们很快看中了以经商为名的犹太人,决定借助犹太人的财富开发、掠夺中国。
经过日本政坛商讨,“河豚计划”出炉。
该计划的核心要义是,通过拉拢、扶持、善待犹太人,吸引犹太富商来到中国东北居住,将这里打造为犹太人聚居地。
而犹太人付出的代价则是,利用手头的财富投资建设东北,从而方便日本人的利益掠夺。
日本人认为,让犹太人来到伪满洲国,还能吸引世界金融界占据重要地位的英美犹太人,以及幕后操控着美国政府的犹太人。
另外,一旦犹太人与日寇的利益出现捆绑,欧美世界也会迫于犹太富商的压力,停止对日本的敌对,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。
最重要的是,日本人认为在侵华战争中,可以发挥犹太人的影响力和资产优势,加快实现“大东亚共荣圈”的建设。
于是自1931年起,日本人开始鼓励犹太人召开社区会议,并转而扶持犹太商人创办的产业。
对待那些欧洲犹太难民,日本也默许了他们进入上海租界。
日本人的种种示好举措,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犹太人的处境。
在上海,日本对犹太人采取不干预政策,甚至主动帮助犹太人建立难民营。
1943年之前,犹太人在日寇的帮助下,建立了两所小学、创办了3份报纸。
他们可以自由从事宗教活动,甚至讨论犹太复国运动。
与此同时,日本人还开始与居住在哈尔滨的犹太富商、上层人物交朋友。
日伪政权领导人,常常前往哈尔滨访问,与犹太人领袖考夫曼医生结为好友。
1937年12月,犹太人在哈尔滨马迭尔旅馆召开了第一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。
来自上海、天津、哈尔滨的犹太人代表,齐聚一堂,到场的还有大批日本军官。
大会结束后,犹太人通过了一项决议:我们将与日本伪满洲国合作,建立亚洲新秩序。
日寇借助犹太人之手加快掠夺中国的目的,取得了初步成功。
“河豚计划”进一步扩展
1938年12月5日,日本政府进一步讨论了对待犹太人政策,对“河豚计划”进行了补充。
完善后的“河豚计划”文本,长达90多页!
其主要内容包括:在日本占领下的东北,建立一个犹太人聚居地,规模维持在安置3万难民左右,接着持续扩大;
建造这一聚居地的费用,想办法让犹太财团出;
在西方世界大力宣传“河豚计划”,吸引世界各地的犹太知名人士前来访问;
通过建立聚居地吸引犹太资本,并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。
此次会议过后,日本马上撺掇犹太人召开了第二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。
大会上,日本人再度提出合作请求。
为拉拢犹太领袖考夫曼医生,日寇于1939年5月邀请其前往日本访问。
在日本逗留的一个多月时间,考夫曼受邀造访了日本内阁各省,受到了极为殷勤的招待。
甚至临走前,考夫曼还获得了日寇颁发的“帝国勋章”。
从结果来看,日本人的宣传起到了一定作用,大量欧洲犹太难民开始涌入上海。
这些人没有住处,没有工作,需要仰仗早先来到上海的犹太人的帮助。
但时间一久,先行来到上海的犹太人,开始抱怨后来者为他们生存许久的城市,带去了困难。
他们组成代表团向日寇提出抗议,希望日本劝说德国和意大利,阻止犹太难民继续涌入上海。
“我们已经承担的太多了,让其他人到其他地方去吧!让其他人养活他们吧!”上海的犹太人无奈的宣称。
犹太人的要求,让日寇感到十分为难。
毕竟刚刚在欧洲宣扬了一圈,远东存在一处可以容纳犹太人安居乐业的天堂,转眼又要把犹太难民拒之门外,这种做法毫无疑问会彻底惹恼犹太人。
不过为了稳住上海和东北的局势,日寇还是做出了一定妥协。
他们觉醒先安抚那些,早一批流入中国的犹太人。
至于新来的难民,则出台了一定措施加以限制。
从1939年8月9日起,从欧洲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,必须先交400美元的保证金,并持有工作合同。
日本人唯恐此举惹恼犹太难民,出台政策时不忘反复宣称:“这一措施,是犹太难民委员会的要求。”
尽管日本人的政策,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犹太人向中国迁徙的积极性。
但从结果来看,仍然还有大量犹太群体源源不断来到中国。
日本人借助犹太之手建立“大东亚共荣圈”的阴谋,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。
但事情最后的结果却是,国际犹太人社区最终还是选择了回流中东,回到历史上犹太民族的起源地——巴勒斯坦,在那里聚居建国。
1947年11月29日,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成立以色列国。
漂泊上千年的犹太族,总算有了栖息之地。
在那之后,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回迁以色列。
中国东北、上海的犹太人,也很快前往中东建立新家园,日本人苦心孤诣经营多年的“河豚计划”,就此宣布破产。
那么,究竟是谁阻拦了犹太人在东北建国?
“河豚计划”破产
其实,当年制止犹太人在中国东北割据建国的人,是犹太人自己。
具体来说,是一名叫做魏斯的犹太领袖。
魏斯是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,此人与美国的威尔逊、罗斯福总统均关系密切,因此对美国决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。
魏斯是一位思想进步、正义的犹太人,他早早便对日本人的侵略恶行予以了谴责。
在他遗留的书信、文章、演讲中,随处可见他对日本人的厌恶之感。
1938年,当哈尔滨的实业家齐克曼受到日本人蒙蔽,认为日寇对犹太人相当公平时,魏斯立刻严厉批评了他。
魏斯表示:“犹太人去支持日本人,绝对是一种堕落行径!日本与德国和意大利一样,是真正的法西斯!不许再讨论此事!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,我都向你保证,我会全力以赴反对你们站队日本人的计划!你正在做一件有害犹太人的事情!”
1939年12月下旬,日本人组织召开了第三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。
会议通过了一项秘密决议:只要日本愿意为欧洲难民提供居住地点和安适生活,犹太人将对日本充满感激之情。
如果日本同意给犹太人划出一片建设居留地,犹太人将竭尽全力帮助日本,建设一个新亚洲。
远东犹太社区将这项决议转告给了魏斯,希望得到他的支持。但魏斯根本没有理会。
魏斯在整个犹太民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,没有他点头,美国犹太人社团不会支持远东社团的计划,更不会向日本人提供资金。
而且,日本人还试图通过拉拢魏斯,影响罗斯福对日本的政策。
于是,日寇于1940年初派出曾与魏斯有过交往的日本实业家田村广三,前往美国与魏斯会晤。
见到魏斯后,田村广三便开始喋喋不休、大肆宣扬日本与犹太人的友谊,并将“河豚计划”介绍给了魏斯。
结果魏斯丝毫不为之所动,两人会晤结束后,魏斯生气的表示:“我不想再听这种人胡说八道!”
不死心的日寇,又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亲日犹太人给魏斯写信,结果也遭到魏斯的冷遇。
没有魏斯的支持,“河豚计划”只能是纸上谈兵。
魏斯的敌对态度,终于让日寇恼羞成怒。
1940年7月,日本公然与德意两国结为同盟。
为了赢得希特勒的信任,日寇对犹太人的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本政府彻底放弃“河豚计划”。
不光如此,心肠歹毒的日本人还联合德国驻日代表,谋划了对上海犹太人的秘密处决计划。
他们想出多种折磨犹太人的方案。
比如,趁着犹太新年阖家团圆之际,突然袭击在沪的所有犹太人,一网打尽。
再比如,用几艘破船将犹太人运往东海,让他们在海上随波漂流,绝望至死。
或是把犹太人全抓去黄浦江上游盐矿当苦力,或是在崇明岛建立集中营,在犹太人身上做医学实验。
不过好在因为该计划走漏了风声,考夫曼等人立刻开始动用各个层面的关系,拖延日本当局的行为。
大批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,最终才免于一场灾难。